项目详情

透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8
发表时间:2021-04-13 20:08作者:舜心咨询认证管家来源:舜心咨询认证管家网址:http://www.zixunguanjia.com
近两年,ISO22000标准的制定过程吸引着众多质量认证工作者的目光,随着2006年3月1日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种组织的要求》的发布,新一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潮被再度掀起,几乎所有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都盯着这块新出炉的“蛋糕”,不少食品生产企业也跃跃欲试。与此同时,2004年6月1日出台的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经过近两年在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培训推广,即将被国家认监委引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程序,作为HACCP官方验证的依据。面对这两个“貌似”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面临要同时接受上述两个标准,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两个标准进行比较解析,以便正确理解掌握,有效应对。本文将通过对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种组织的要求》及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的要素、术语定义及不同之处的比较,透析这两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一、GB/T22000—2006与SN/T1443.1-2004要素的比较
GB/T22000—2006共有八大项要素,分别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SN/T1443.1-2004也有八大项要素,分别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食品卫生管理、安全产品实现与保障、验证、分析和改进。从两者比较可以看出,前者突出了资源管理要素,而后者突出了食品卫生管理要素。再通过对各子要素的深入比较(详见附表1   GB/T22000—2006与SN/T1443.1-2004之间要素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标准所涵盖的要素及其子要素的异同点,现将标准所涵盖的要素及其子要素不同之处解析如下。
1、定义和术语
    GB/T22000—2006有17个术语定义,而SN/T1443.1-2004有40个术语定义,两者的比较详见附表2   GB/T22000—2006与SN/T1443.1-2004术语和定义之间
的对照表。由对照表可以看出,除了GB/T22000—2006中提及的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纠正措施外SN/T1443.1-2004的术语定义基本涵盖了GB/T22000—2006的术语定义,且SN/T1443.1-2004较GB/T22000—2006多了控制、偏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潜在危害、显著危害、安全危害、危害分析、 步骤 、 环境、环境因素、组织、 防范措施、食品、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特性、 组织良好操作规范、 HACCP前提计划、 HACCP后续计划、原料 、食品安全目标、食品安全手册、安全食品、初级生产、卫生条件、卫生预防措施等术语定义。
2、管理职责
SN/T1443.1-2004突出了以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5.2)及HACCP小组组长(5.5.2);而GB/T22000—2006则突出了食品安全小组组长(5.5)。
3、资源管理
GB/T22000—2006突出了对“资源管理”的要求,单列为一项要素,包括资源提供、人力资源、能力、意识和培训、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子要素;而SN/T1443.1-2004则在“食品卫生管理”要素中,对资源提供(6.4)作出要求,并在其中的“HACCP前提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子要素中,阐述“人力资源保障计划(6.3.3)”和“基础设施保障维护计划(6.3.4)”。
4、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GB/T22000—2006突出了对“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的要求,单列为一项要素,涵盖了前提方案、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危害分析、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HACCP计划的建立、更新、验证的策划、可追溯性系统、不符合控制等子要素内容;而SN/T1443.1-2004则用单列的一项要素“食品卫生管理”来突出卫生条件及HACCP前提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另外又单列了一项要素“安全产品实现与保障”来阐述与安全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危害分析的基本步骤、HACC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不安全产品处置、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监视与评价、HACCP后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危害记录的建立、保持和控制可追溯性记录系统等子要素的内容。
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
本要素GB/T22000—2006较SN/T1443.1—2004多了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8.2),即实施包含在操作性前提方案中和HACCP计划中的控制措施之前以及变更后的确认。此外,还多了监视和测量的控制(8.3),而SN/T1443.1—2004则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7.6)已述及该子要素。本要素SN/T1443.1—2004较GB/T22000—2006多了信息分析(8.3)及纠正措施(8.5.2),而GB/T22000—2006则在(7.10.2)已述及纠正措施。GB/T22000—2006在子要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8.4)中,涉及内部审核、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而SN/T1443.1—2004在子要素验证中,涉及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测量和确认、产品的监视、测量和确认。
二、各要素内容的比较
在对照各要素及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比较这些要素及子要素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发现两个标准的不同之处。
1、范围
SN/T1443.1-2004规定的所有要求适用于食品链涉及的生产(含初级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或制售供人类消费的各类食品及其原料的任何组织。而GB/T22000—2006所有要求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所有组织,包括直接或间接介入食品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组织。直接介入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饲料生产者、收获者,农作物种植者,辅料生产者、食品生产制造者、零售商,餐饮服务与经营者,提供清洁和消毒、运输、贮存和分销服务的组织。其他间接介入食品链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剂、包装材料以及其他与食品接触材料的供应商。
此外,SN/T1443.1-2004在总则中指出,该标准也可作为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对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验证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定义和术语
        GB/T22000—2006中前提方案PRP,prerequisite program( 3.8)是指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前提方案决定于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及类型,等同术语如: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兽医操作规范(GVP)、良好操作规范(GMP)、 良好卫生操作规范(GHP)、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PP)、良好分销操作规范(GDP)、良好贸易操作规范(GTP)。  
操作性前提方案 (3.9)是指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3.14)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SN/T1443.1-2004中纠偏行动corrective action( 3.4)是指当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结果表明发生偏离时所采取的行动。
组织良好操作规范 Organization good manufacttring prcctice (OGMP)( 3.30)是指组织根据适用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卫生要求以及危害预防要求制定的,结合自身状况,为满足要求规定所需卫生条件的文件。注:根据在食品链不同阶段的应用,适用的食品卫生法规包括,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P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分销规范(GDP)、良好贸易规范(GTP)等。
HACCP前提计划 HACCP Prerequisite Program (HPP)( 3.31)是根据OGMP制定的,为满足卫生条件规定卫生预防措施并对其有效实施予以控制的文件。HACCP前提计划包括两种类型:基础性HACCP前提计划和产品类别性HACCP前提计划。前者适用于满足卫生要求,建立食品卫生基础,为防止危害的发生提供基础预防;后者针对特定产品,用以消除危害分析所识别的与特定产品相关的特定潜在危害的原因,为防止危害的发生提供特定预防。
HACCP后续计划 HACCP Follow-up Program (HFP)( 3.32)是根据消费者食用安全的保障需求制定的,确保对放行食品中安全危害予以防范或做出响应的文件。
此外,SN/T1443.1-2004的定义和术语中,控制、控制措施、纠偏行动、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偏离、流程图、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计划、监控、 步骤 、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等15项术语和定义来源于CAC/RCP 1-1969,Rev.3(1997) 食品卫生通则及其附件《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 》。而GB/T22000—2006的定义和术语中,只有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确认等6项术语和定义来源于CAC/RCP 1-1969,Rev.3(1997) 食品卫生通则及其附件《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 》。
3、管理职责
SN/T1443.1-2004突出了“5.2   以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消费者满意为目的,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SN/T1443.1-2004“5.5.2   HACCP小组组长”要求,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HACCP小组组长,领导和组织HACCP小组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等方式确保HACCP小组成员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得到持续发展。而GB/T22000—2006“5.5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4、前提方案(计划)
SN/T1443.1-2004用单列的一项要素“食品卫生管理”来突出卫生条件及HACCP前提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子要素 “HACCP前提计划的制定和实施(6.3)”.包括SSOP计划、人力资源保障计划、基础设施保障维护计划、原辅料采购卫生保障计划、产品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防护计划、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保障计划、其他基础性HACCP前提计划、产品类别性HACCP前提计划。产品类别性HACCP前提计划是指HACCP小组针对特定产品按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的HACCP前提计划,用以系统预防HACCP计划控制之外的特定潜在危害,以确保这些危害在消费者按照预期用途制作或食用产品时保持不可能发生的状态。
GB/T22000—2006中用两个子要素来分别说明前提方案(7.2)及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7.5)。前提方案(7.2)要求组织制定前提方案(PRP(s))时,应考虑和利用适当信息(如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应考虑如下信息:
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与布局;
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供给;
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在内的支持性服务;
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对采购材料(如原料、辅料、化学品和包装材料)、供给(如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清洁和消毒;
虫害控制;
人员卫生;
其他有关方面。
“操作性前提方案(PRPs)的建立(7.5)”要求,每个操作性前提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包括如下信息:
由每个方案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控制措施;
监视程序,以证实实施了操作性前提方案;
d)当监视显示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e)职责和权限;
f)监视的记录。
5、HACCP后续计划
SN/T1443.1-2004中引入HACCP后续计划的概念,并单列子要素 “HACCP后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7.9)”明确要求,组织应制定并在必要时实施针对已放行特定产品的HACCP后续计划,防止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在安全危害发生时做出响应,以保障产品的食用安全。HACCP后续计划包括:
预警反应计划;
产品召回计划;
应急预案。
该子要素的内容较GB/T22000—2006中子要素“不符合控制(7.10)”所要求的内容多了应急预案的要求,即在潜在的食品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以减少可能产生的安全危害的影响。。
三、GB/T22000—2006与SN/T1443.1-2004标准比较分析的总结
1、食品的安全特性是其质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GB/T22000—2006与SN/T1443.1-2004两标准均考虑了GB/T19001:2000所体现的适用的管理体系要求,以利于两体系的协调与兼容,因此,与GB/T19001及其它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标准可以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之外单独使用,其实施可结合或整合组织已有的相关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组织也可利用现有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除了两标准均可作为认证标准外,SN/T1443.1-2004在总则中还指出,该标准也可作为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对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验证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两个标准规定的要求都是通用的,但适用的范围不同。SN/T1443.1-2004适用于食品链涉及的生产(含初级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或制售供人类消费的各类食品及其原料的任何组织。而GB/T22000—2006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所有组织,包括直接或间接介入食品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组织。直接介入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饲料生产者、收获者,农作物种植者,辅料生产者、食品生产制造者、零售商,餐饮服务与经营者,提供清洁和消毒、运输、贮存和分销服务的组织。其他间接介入食品链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剂、包装材料以及其他与食品接触材料的供应商。
3、《SN/T1443.1—200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2004年6月1日发布 。标准参考了Annex to CAC/RCP 1—1969,Rev.3(1997)《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它是以HACCP控制体系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以Annex to CAC/RCP 1—1969,Rev.3(1997)所表述的HACCP原理及其应用体系为核心,融入所需的管理体系要素,并遵循了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在CAC的HACCP原理及其应用准则基础上,对HACC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了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突出了HACCP计划运行的记录的控制(7.5.7)。同时标准关注消费者食用安全,引入HACCP后续计划(7.9),对消费者食用安全状况进行监视、评价并在必要时对危害的发生实施防范或做出响应。
4、 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于2006年3月1日发布。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any organization in the food chain)。本标准旨在为满足食品链内商务活动的需要,协调全球范围内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尤其适用于组织寻求一套重点突出、连贯且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满足于通常意义上的法规要求。
标准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整个食品链直至最终消费的食品安全。在已构建的管理体系框架内,建立、运行和更新最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并将其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活动,为组织和相关方带来**利益。该体系结合了下列公认的关键要素: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
5、GB/T22000—2006整合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实施步骤;基于审核的需要,标准将HACCP计划与前提方案(PRPs)相结合。在危害分析过程中,组织应通过组合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选择和确定危害控制的方法。标准附件B还列出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则和实施步骤与本标准的对应关系。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电话:136 8648 1360
邮箱:815997790@qq.com